六大步驟

當我們自省、檢視自我的行為、行動、任務或成果,基本上會有兩種結果——滿意、不滿意,及格、不及格,達標、沒達標,接受、不能接受等,簡單講就是Yes和No。

當結果與預期產生落差,就形成問題。所以自我省視的循環,是從「面對問題」開始,沒有省視,或是自省完不覺得有問題,或是不願意面對問題,就不能啟動自我省視的循環。

面對問題的另一個前提是「界定問題」,沒有達標是問題,要檢討原因。如果你覺得超過目標太多是問題,也可以檢討原因。

一般思考原因,是認真思考,專家說這樣是不夠的。如果不是親自經歷的過程,可能需要到現場了解。例如,有人跟你說某某人如何如何,你可以找他談一下,或確認一下資訊的正確性。思考原因要正確、完整、深入、使用數據等,要養成好習慣。

「尋求對策」可以是治標,可以是治本;可以是花錢,可以是不花錢;可以是靠自己,可以是靠別人;可以是短期,可以是長期。總之,對策很多,但務實、可行、有效最重要。這個階段,要學會多元思考、判斷、做決策。

一旦反省完畢,提出改善對策或是對治的方法,接下來最重要的是「採取行動」。有些問題,調整一下,舉手之勞就解決了;也有些不容易解決,要花很長時間去做。

無論如何,該做的事,做就對了。這個階段,面臨人性兩大考驗,一個是惰性問題、拖延等。另一個是面子問題,如果反省結果是要去向人道歉,去做一些讓自己覺得沒面子的事,這就牽涉到EQ問題。

做好自我管理,自我精進,也深知自我反省的重要,就會去採取行動。行動過後,要「檢討反省」,有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如果有就繼續保持,可以維持一個規律的做法;如果沒有,就趕快「修正調整」,繼續行動,直到問題改善,完全解決為止。

最後提一下,多讀歷史,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多讀傳記,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多結交一些好朋友,這些善知識可以扮演友直、友諒、友多聞的角色,有時候會提點你一下,讓你知道哪裏需要改進。最後,保持一顆清淨心,讓自己每天有一段靜思反省的時間,是自我省視很重要的功課。 面對問題——解決難解的問題

近日教授「問題解決技巧」,課前作業要各部門主管找一個過去一年的成功案例或是正在解決的問題。

行政部的主管寫了一個問題——公司小會議室上方發現異味,幾經處理,一直未能改善,希望大家幫忙解決。異味主要在白板上方,時有時無,好像附近幾處也有。有人認為是死老鼠,他們打開天花板尋找沒有發現。治標之道,先打開幾個洞透氣、開窗戶等。

臺灣俗諺說,「醫生驚治嗽,土水師驚抓漏」,氣味飄來飄去,大家都認為很難處理。於是有人說找專家,有人說把天花板拆了重做,有很多不同的意見。

此時,倉儲部的主管回來總公司開會,自己犧牲中午休息時間,拿著手電筒順著味道最重的地方仔細檢查,結果先發現天花板縫隙裏有毛,接著找出一隻已經乾扁的死老鼠,加以清除、消毒,一個棘手的問題就解決了。

為什麼他可以找到,別人找不到?

一是細心。前面找的人不夠細心,所以找不到,還誤導別人。

二是當成自己的問題來解決的態度。想想,如果是你家有異味,一定會儘早處理,不會拖延數週。

三是適當的工具。第一次找的人,是拿棍子探探每個地方有無異物,結果都沒有。這樣的假設與方法是不恰當的,可能也沒仔細看。而倉儲部主管的方法是用看的,天花板及鋼架上有管路空間、還有各處縫隙,使用地毯式搜尋就找到了。

我很佩服這位主管,他在課堂上不論是解決問題手法或創意思考都表現得很好。更優質的是在真實生活中,主動幫助同事解決問題,他的技巧、思考方式及態度都是一流的。 思考原因——心藥方

如果你做得不安就表示做錯了,傷人;

如果你做得不順就表示做錯了,礙事;

如果你做得很煩就表示做錯了,障己。

檢討去年一年的工作,整理年度報告時心中浮現了這三句話。上網搜尋資料,找到石頭希遷禪師的〈心藥方〉,可資對照呼應。先做檢核,再服藥,這真是很好的一帖藥。

石頭希遷是唐朝的大禪師,大半生隱居石臺草屋,遠離塵世,曾以一則〈心藥方〉贈予當時蟄伏南嶽深山、即將返京復職的宰相李泌。

凡欲齊家、治國、學道、修身,先須服我十味妙藥,方可成就。

何名十味?好肚腸一條、慈悲心一片、溫柔半兩、道理三分、信行要緊、中直一塊、孝順十分、老實一個、陰騭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藥用寬心鍋內炒,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平等盆內研碎,三思為末,六波羅蜜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進三服,不拘時候,用和氣湯送下。果能依此服之,無病不瘥……

以前十味,若能全用,可以致上福上壽,成佛作祖。若用其四五味者,亦可以滅罪延年,消災免患。各方俱不用,後悔無所補,雖扁鵲盧醫,所謂病在膏肓,亦難療矣;縱禱天地,祝神明,悉徒然哉!況此方不誤主雇,不費藥金,不勞煎煮,何不服之?

慈悲心,要如日月明,天地寬。明明朗朗的心境給人快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付出無求還要說感恩。以此寬闊的心胸去修己、安人、成事,大吉大利,平安如意。 尋求對策——如何不犯同樣錯誤?

人人都會犯錯,人人都想避免犯錯,可是還是常常犯了同樣的錯誤,付出或大或小的代價。可不可能不犯同樣的錯誤?

經驗是最好的老師,可惜學費很貴。如果付了學費學到經驗,「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增長智慧,不再犯錯,也算很好的。可惜這樣的人不多。

「不貳過」是需要覺醒與技巧的。《商業週刊》創辦人何飛鵬,有一次將皮夾忘在計程車上,他防止自己再犯的方法是:下車後一定再看一下車內有否遺留物品。

他會如此堅持,是因為付出過慘痛的代價。他喜歡新創事物,有時太樂觀、太衝動,造成許多損失。於是他想了很多方法避免再犯,最後一種有效的方法,是在新創事業前做三次事業計畫評估,其中一次要假設這個事業可能做不起來,從反面加以分析。

對自己訂的原則他很堅持,從此就很少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多年前讀創意大師迪波諾英文版《創意行動的六雙鞋子》,他提到要離開飯店前一定把每個抽屜檢查一遍,這樣可以避免把東西忘在飯店。那時,不理解他為何要講這個案例。後來,自己也常常出差旅行,曾經忘記帶機票,也忘過護照,出門忘了帶鑰匙更有好幾次,現在已有避免犯錯的做法。

訂下一個標準做法,要求自己嚴格遵守,在佛家來講就是「守戒」。戒可以生定,定可以生慧,慧可以解決問題。戒可以防非止惡,定力高、判斷力就好,決策就正確,績效就展現。道理很簡單,就是要守戒。 採取行動——耐煩

面對事多,首先我會把所有待辦事項列出,再標上需要幾個小時可以完成,以及輕重等級、緩急順序,估算一下是否每件事都可以如期完成,讓自己心安。

通常會這樣做是因為時間緊迫,有了計畫只要按部就班,通常可以如期完成。

這時需要另一個修練——耐煩。雖然已經排定工作順序,但大事中間會有小事和突發狀況,一旦出現,必須一個一個去做,一件一件完成。情緒不能受影響,否則會影響到下一件事的進度。

大部分的人對於單調、冗長、複雜、討厭、認為不合理、沒必要、自己不擅長、不愛做、不做不會有罰則、要排隊的事,通常都會不耐煩,會拖延。

當我們做好時間管理的規畫時,還不夠,原來,還要有耐煩的好習慣,才能真正完成事情。當我們修練好耐煩的功夫,不僅變得很有耐力,過一陣子再回頭看,就沒有什麼煩不煩的了,只是做而已。 檢討反省——讓靈魂趕上身體

有一個探險家,到南美的叢林中,找尋古印加帝國文明的遺跡。他僱用了一群當地土著作為嚮導及挑伕。他們每天奮力工作、全力以赴,健步如飛,令人讚歎。

但到了第四天,探險家催促那群土著打點行李,準備上路。不料土著的領導拒絕行動,讓他很生氣。

經過詳細的溝通,探險家終於了解,這群土著自古以來便流傳著一項神祕的習俗。在趕路時,皆會竭盡所能地拚命向前衝,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

探險家對於這項習俗好奇不已,詢問嚮導,為什麼在他們的部落中,會留下這麼耐人尋味的休息方式?

嚮導很鄭重地回答探險家的問題,說:「那是為了讓我們的靈魂,能夠追得上趕了三天路的疲憊身體。」

應該休息時,能夠完全放鬆自我,讓疲憊的身心獲得完整的復原,好讓靈魂追得上充滿幹勁時的步調。掌握工作及休息之間的脈動,是讓我們持續擁有無窮動力的寶貴智慧。 修正調整——時間的累積

著名女作家三毛說:「書讀多了,容顏自然改變,很多時候,自己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為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它們潛藏在氣質談吐、在胸襟的無涯,也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時光很奇特,它給了你閱歷、經驗、福氣,同時也給了你衰老、皺紋和消沈;它剝奪你對青春的渴望,拉深了你和照片之間的鴻溝。你開始明白,你的容顏終究會敗給時間。

請不要說:等我有時間了,就能運動了;等我賺夠錢了,就能孝敬父母了;等我有空了,就能陪你了;等我發達了,就能行善了……。因為,等到我們有錢了,健康已經沒了;等到我們賺夠錢了,父母已經等不及了;等到我們真正有空了,愛人已經離開了;等到我們發達了,心態已經變了。

健身、孝順、陪伴、行善,任何時候都可以,不必等。

清醒時做事,糊塗時運動,大怒時休息,獨處時思考,時間會在你身上刻畫出努力的痕跡。

我要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